一年一度的Open House London又開始了,幾個非預約不可的點在網站上線沒幾天名額就會被一掃而空。然而每年幾百個開放的地點,該怎麼安排行程?該先預約什麼地方總讓人眼花撩亂,這篇指南將從不同面向推薦大家幾個有趣甚至小眾的空間,為盛大的活動暖身準備。
行之有年的Open House從1992年開始,由建築業的人士發起,旨在鼓勵公眾接近城市中的設計、無論是公眾建築、私人住宅、城市規劃與基礎建設,當人們理解設計、在乎設計並將設計融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後,城市品質也將隨之提升。隨著活動不斷擴大,各大政府部門、教堂、事務所、工作坊與高級俱樂部也都在此週末開放,甚至舉辦展覽、導覽或講座,意圖與人們以互動激盪出更多火花。

公部門組無非是每年熱門人選,人們總是虎視眈眈地好奇著森嚴門禁後藏著什麼秘密。首相官邸唐寧街需要有英國地址才能抽籤,唯有幸運兒才能一探這地方到底是怎樣的風水才能讓歷任首相帶領英國走過(或墜入)各式波瀾;大使館系列也讓人心癢難耐,美國、加拿大大使館,或者東歐的斯洛伐克、立陶宛等大使館都紛紛敞開大門,但最讓人心折的無非英國外交部本身,維多莉亞時期至今的建築就像個輝煌的宮殿,大廳Durbar Court玻璃天頂撒下的陽光與古典裝飾的迴廊是所有人駐足拍照的好景點,除了華美的大堂外,其中幾個不起眼的小會議室亦是在英國近代史上扮演重要場景,經過一間禁止入內的綠色調辦公室時,外交部職員偷偷告訴我英國加入二戰的決議便是在此定調。
除此之外,倫敦地鐵總部也在這週末對大眾開放。年逾150歲的倫敦地鐵常因無冷氣、無訊號且惡臭不堪等原因被人嫌棄,但仍舊做為骨架撐起了整個倫敦市,而掌管整個系統的倫敦地鐵總部便座落在曾為20世紀初倫敦第一個摩天大樓的百老匯街55號內。此建築已經不再因破壞天際線而被嫌恨,反倒成為倫敦交通博物館的期間限定導覽活動,更在Open House為大眾開放。

同樣受歡迎的還有倫敦市政聽,人們追逐著Foster + Partners標誌性的玻璃天井,抬頭仰望這世界最華美的城市是如何運作。Foster + Partners這個建築師事務所可擔當起了我們眾所皆知的倫敦地貌,除了市政廳,大英博物館中庭改造案的玻璃天頂也是他們的得意之作,歷史悠久的大英博物館在長久的使用下,雖然東蓋西蓋,然而館廳早已無法承載使用量,Foster + Partners團隊拆除部分建築,以玻璃天頂作為各館舍的連結,中庭除了為來往民眾遮風避雨外,更成為目前館舍目前的視覺與移動網絡的中心,招牌玻璃天頂也運用在團隊的另一個建案柏林國會大廈頂樓。這個指標性的事務所也將在Open House對大眾開放,讓人們能夠與建築師聊聊,知曉世界最大的建築師事務所如何承擔起這麼多件大型建案。

對於被大眾追捧的活動沒興趣?試試會員制俱樂部吧。1760年成立的俱樂部The Hurlingham Club座落在富裕的西南倫敦,佔地42英畝,有著自己的馬球、高爾夫球、槌球、板球場外,此外,他們的賽鴿活動也受歷代皇室支持,贊助人便為王夫菲利普親王;然而,Reform Club可能更符合我們對於英國紳士俱樂部的想像(夏洛克‧福爾摩斯的哥哥麥考夫便老在俱樂部的安樂椅上接待他弟並擬定各種英國決策),Reform Club曾被戲稱為自由黨前身的輝格黨的非官方總部,甚至可以說部分英國政治在國會商討前期時已經在大抵擬定。不過畢竟是會員制俱樂部,開放日時還是有固定規則,須先上官網確認。

私人宅邸也是Open House的重要環節,人們可一探運河中漂浮的船屋Kingsland Basin Moorings (CHUG),市郊18世紀哥德式莊園Strawberry Hill House和曾有著全歐洲最大私人金庫的豪宅Two Temple Place,The Layered Gallery這類型當代別緻住宅也該是參觀重點。The Layered Gallery作為藝術品交易商的私宅,平常只為預約的客人開放。屋內存有數量驚人的藝術品,除了擺設在牆上外,更設置大量滑動式層架,以便輕鬆對賓客展示。此外,宅內更有一個別有洞天的小花園,能夠與上方的迴廊相望,精巧設計堪稱建築迷的夢幻天堂。

私人獨棟住宅外,集合式住宅也非看不可,和Barbican Estate並列倫敦最具歷史價值的Alexandra Road Estate,建築師Neave Brown僅是Camden區政府建築部門的職員,卻為該區建造出最美麗的粗野主義式建築,更成為唯一一個在世時建築就被英國政府訂定為歷史文物的建築師,雖然他在後期因蜚語攻擊而離開區政府,其建築成果仍在今日為人樂道。Alexandra Road Estate建築延著階梯往上,使集合式住宅有著難得開闊而通透的視野,Open House時更舉辦導覽讓人可以更理解建築。今年值得一提的導覽還有倫敦地鐵中心舉辦的深夜Jubilee Line Night Tour,邀請大家在午夜11時59分集合,一同窺探深夜地鐵的秘密。
然而,如前所說,Open House如此盛大的活動與誇張的參與人潮,排隊時間肯定長到讓人懊惱,該怎麼做才能輕鬆享受活動呢?當志工吧!只要憑著志工證,除了需要預約參觀的場所幾乎都可以長驅直入,這兩年我就憑著我的志工證無視蔓延的人龍和瞪著我的的一雙雙眼睛),向門口警衛打聲招呼便走進外交部參觀。
好爽。
當志工必備條件當然是堪用的英文和友善的笑容,更要熟悉志工場所,以應付各路人馬提出的種種問題。像我之前當志工的St Bartholomew Hospital ,作為全歐洲最老的公共醫院,更是小說版佛爾摩斯和華生第一次見面的場所外,亦是新版的佛爾摩斯與莫里亞蒂宿命對決之地。這樣傳奇色彩的醫院做事不馬乎,Open House前一週便寄來長達三頁的資料,希望我們無論用不用得上都能背好背滿。

講了這麼多參觀者的好處,那開放工作室的人呢?除了公部門需要擔起社會責任,私宅和工作室為何要大方跟素不相識的人開放自己的家?我和Studio McLeod的建築師花了點時間討論他們為何年復一年加入這活動,意外發現這樣的活動對於小型建築師事務所而言,無非是一個絕佳的廣告機會。有志於建築產業的學生前來與建築師商討生涯、對於居家裝潢有興趣甚至有其打算的人,能夠藉由參觀來比較不同建築事務所,建築師事務所除了招攬客人外,也能藉由他人的評價來重新塑造對其工作室的熱忱。
「我都快忘了我在多美的地方工作了。」其中一名建築師Sam說著。

Open House 並非年年活動都相同,不妨下載他們的app,當計劃狂偶有失靈時,只要拿出手機定位便能查詢附近景點。我曾在離開外交部時懶散不知該如何行動時,意外走入一旁的Wesley’s Chapel,迷迷茫茫隨著人群爬上圓頂,看到了全倫敦最美的景色。甚至發現教堂內的管風琴廳是聯合國第一次大會召開地點。這樣誤打誤撞,也未嘗不是與城市的浪漫邂逅。
本文曾刊載於 every little d:把握一年一度的偷窺機會,潛入門禁森嚴的公部門與富豪的私人俱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