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期三個月的倫敦夏季中,平日,西裝筆挺的人們或坐或臥地賴在公園裡吃著午餐曬太陽、週末則扛著烤肉架準備BBQ,孩子尖叫著在一盆盆爐火間穿梭玩耍,大人們則袒胸露背期望曬個好顏色,這煙霧瀰漫、肉香四溢的畫面與氣味,成了夏季的風景詩中最重要的一個章節。
倫敦的綠化程度相較其他大型城市而言簡直不可思議,這個將近880萬人的城市中,共有47%被綠地覆蓋,其中更包含有3000個大公園與300萬個公私立花園。即便人們較常流連於攝政公園、海德公園等巨無霸公園之中,但其實,這裡還藏著幾個你可能沒聽說過,卻性格十足的有趣花園。
#01:Barbican Conservatory|粗野主義建築中的室內溫室

談到倫敦秘密花園,每個倫敦人腦子裡第一個閃過的便是Barbican溫室。位於Barbican藝術中心屋頂,卻擁有堂堂2000多平方公尺的面積,一躍僅次於Kew Garden的倫敦第二大的溫室。
20世紀中期開始建設的Barbican藝術中心服膺了當時最流行的的粗野主義,以毛糙的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粗獷而豪邁,甚至曾被倫敦人抱怨是「最醜的建築」。溫室座落的屋頂以通透的玻璃與鋼筋覆蓋,此類溫室造景在倫敦的流行始於19世紀末的水晶宮萬國博覽會,無論鋼鐵與玻璃都是工業革命國力強富的象徵,不同年代的建築風格彼此呼應也格外有趣。
撇除歷史,花園本身的視覺也讓人驚嘆。初次造訪時,我還以為自己誤闖童年時狂熱的遊戲《幻想西遊記》的場景(團隊後來跑去做《惡魔獵人》,事實證明《幻想西遊記》這部劇情稍微單調的電動最好的就是場景,我後來都浪費時間在走來走去不想解謎)
渾厚的水泥建築、伸展地極不客氣的植物、大王蓮極力舒張葉面而錦鯉就在其下自在穿梭。英國人對每種植物都驚叫連連、新人在每株藤蔓和椰子樹下都得來張接吻照,但對台灣人來說只覺得一草一木都極為熟悉,連濕度和空氣中飄盪的植物腐爛味道都恰到好處宛如返回故鄉。
我漫步在架高的走道上,由上往下俯視花園,明明該要是女王視角,但大叢的植物遮蔽了我的視線,這才明白在這花園裡,他們才是真正的主宰者。
地址:Barbican Centre, Silk Street, London EC2Y 8DS
#02:St Dunstan’s in the East|廢棄教堂中的秘密花園
同樣也是秘密花園,St Dunstan’s in the East花園則大隱隱於市,座落於人煙繁雜的金融區附近,散個步便是遊客雲集的倫敦塔與塔橋,只是那入口隱密,要不是某次往彭博社總部的路上迷路意外闖進,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發現這個倫敦網紅口中的秘密拍照景點。
St Dunstan’s in the East教堂的命運多舛,它建得早,1100年便聳立在原址。然而1666年的某個半夜,一名大意的麵包師傅在睡前忘了他還在烤麵包,大火一路延燒,從週日燒到週三,五分之四的倫敦城焚毀,其中也包含了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與St Dunstan’s in the East,爾後由建築師暨天文學家Christopher Wren爵士統籌災後重建,並添增了哥德式尖塔。教堂的坎坷命運並非到此結束,二次大戰期間倫敦大轟炸,除了尖塔和部分牆面外,都不復倖存。70年代,倫敦市政府決議不重建教堂,而是將廢墟重新設計成花園對外開放。
從倫敦大火紀念碑開始,沿著蜿蜿蜒蜒的巷弄走,必須全神貫注才能發現那小巧的入口。走入公園,意外地只有一兩組忙著架設腳架自拍的人們,精挑細選地評比哪個藤蔓或門廊比較有況味,即使如此他們也不敢吭大氣;有別於其他公園的喧鬧,在這個花園裡,倫敦人以巧妙而精準的距離四散在公園長椅上低聲交談或看書,一派祥和,沒有人願意驚擾這繁忙市中心的避難所。
地址:Saint Dunstan’s Hill,London EC3R 5DD
#03:Hill Garden and Pergola|山丘頂端的富豪私人花園

位於Hampstead 山丘頂端的Hill Garden and Pergola便是前富豪私人花園,早年移民至倫敦的猶太富商多落腳Hampstead Heath周遭蓋起豪宅。而早至20世紀初,富豪。靠著Lux香皂致富、建立起植物油跨國事業版圖的Leverhulme子爵已悄悄於此蓋起屬於自己的派對天堂。
1904年,子爵甫搬進豪奢的Inverforth House,並為了暑夏中該如何安排活動而煩發愁,這真是個奢侈的煩惱,畢竟正常來講倫敦真正可稱上夏天的日子也不過才兩個禮拜。子爵細細思考下,決議蓋起一個可以奢華的花園,在夏夜晚風中享受慵懶的派對。富豪出手,花園建得風生水起,聘請了當時最具盛名的景觀設計師Thomas Mawson,配合大宅的愛德華風格,連結主屋的露天長廊上,有著拱頂與圓滾滾的羅馬柱,往下一望便是工整氣派的噴水池和花叢,在夏夜裡人們手持酒杯,歡聲慶祝他們的仲夏夜之夢。
這場夢隨著子爵過世與二戰爆發而消散,在1989年倫敦市政府接手前,這個曾為倫敦最美的花園破敗地難以親近,一旁的舊宅Inverforth House 也分割為單元公寓出售。現在,蔓生的藤蔓、層叢的玫瑰和各式各樣植物叢生稱王,反而塑造出荒寂美學,吸引了好此風的雅士悄悄地拜訪。有時花園也出借作為婚禮使用,當衣著華美的賓客穿梭其間時,我們隱約窺得隱藏在過往的榮華片刻。
地址:The Pergola, Inverforth Cl, London NW3 7EX
#04:Nomadic Community Gardens|被塗鴉環繞的嬉皮花園

Nomadic Community Gardens是在紅磚巷附近的小型社區,約略兩年前興起。這個位於兩條鐵路線中的城市綠洲,種滿各式合法與非法的植物。人們平時各自拎著酒在此聊天閒晃,手裡夾著個不知在燃燒什麼的菸,或坐或臥地賴在棧板、油罐桶和搖搖欲墜的傢俱上。花園深處,破舊的棚架搭起一個舞台、咖啡吧與小型展示空間,但周遭的塗鴉永遠都比展示的藝術品更酷一點。
某個在Shoreditch區鬼混等待派對開始的夜晚,曾無意間認識了Nomadic Community Gardens的行動者,與他們聊起花園的發展計劃,不外乎就是些跨越種族性別階級藩籬、凝聚社區網絡的再造空間等在倫敦已經被說到爛的論點。但更明確的核心思想,還是凝聚社區的人們,共同DIY將一個廢棄場地改造成人們能夠往來聚會的場域,畢竟東倫敦為工人們建造的房子實在太狹小了,Nomadic Community Garden就像這地區居民們的共享花園與社交場所(雖然現在充滿追逐fancy場域的Londoner,anyway)。
夏天傍晚,我和朋友來到這,兩個人揣著啤酒也沒特別想融入人群,就靠著髒污不堪的沙發上,靜靜地看著天色漸漸隱沒,將遠處金融區的大樓納入懷中。遠方汽油桶升起營火,是都市把我們放逐亦或我們放逐了都市,誰都說不清了。
地址:Fleet St Hill, London E1 5ES
除了以上列舉的花園外,倫敦還有許多小巧可愛的花園,皆緣於貴族階級莊園的庭院,隨著時間演變,舊時的莊園與貴族墓園在都市開發與貴族式微而改變用途,開放成為點綴市民生活綠意的要素,也成為屬於市民獨特的秘密場所。
本文曾刊載於 every little d:宛如末世場景的巨大溫室、嬉皮群聚的城市異托邦:倫敦四座秘密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