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陣子作客柏林時,寄宿的美食家友人日子忙到鬧胃疼,我便自告奮勇說要煮味增雞肉鍋來給大家吃。
尋著朋友指點到只營業週三與週六的Winterfeldtplatz農夫市集,此市集位在LGBTQ族群眾多的街區,與距離不遠的移民市集Yorckstraße相比,無論價格和文青味都高了不少。販賣產品也從具有設計感的花束款冬青擺飾、手作甜點、特製起司到各式Bio有機農產。
歐陸蔬菜到了冬天便是根莖類的天下,偏偏這裡的根莖類蔬菜和台灣截然不同,煩惱著味增火鍋該怎麼熬湯提味,朋友囑我記得買蕪菁和韭蔥。Leek長什麼樣子我還知道,蕪菁就真的沒概念。加上語言不通,尋找顆蕪菁竟成了場小冒險,拿著google來的照片一攤攤對照,咿咿呀呀地和老闆比劃半天,成功拿到蕪菁當下心中還湧現了稱讚自己的衝動,狗狗猩猩大冒險裡面的小龐達成任務時心中想法莫過如此。
Bio農產美是美,價格卻不那麼漂亮,墊墊錢包斤兩,哭喪臉跟同行學妹說「能不能來個非Bio的攤啊我不在乎環境友善一天沒關係啦。」然而德國伯伯賣的菇類真是虛華到了極點,沾著土又白又漂亮的蘑菇、肥嘟嘟的杏包菇、淡黃雅緻的猴頭菇和吃了好像會中毒的叢生粉紅色平菇都對少女們頻頻招手,讓我們無法克制地掏出大把銀兩買下,賣菇的伯伯看我們對著菇類如癡如醉的浮誇樣子,還多塞了把進我們紙袋裡。
雖然跟德國人處不來但最喜歡德國的建築和農夫市集了!
另外,市集裡也有5歐一大碗的越南河粉、烤魚、醃製生魚,說不上多好吃,但也用料扎實(天啊這根本是我對所有德國料理的感想),如果想體會德式文青生活的人,推薦到這類農夫市集走走;如果只是想用平價嚐嚐德國小吃,可以繞到Yorckstraße市集。
朋友加碼推薦附近的建築書籍專門店Books People Places,上次老闆看她大包小包提著菜時,在店裡撈出了本食物與建築的書出來。我說,食物與建築,真好奇是什麼,肯定不是把蛋糕作成建築樣子吃掉。
【市場伯伯教的菇類料理】
伯伯很怕我們不懂得善待他的菇,硬拉著路人來幫我們翻譯。
菇類不要沖水,用布把土擦拭乾淨後,熱鍋熱奶油放切片菇類下去拌炒,拔點新鮮香草起鍋,鋪在麵包上吃滋味絕佳。
【德國版味增雞肉鍋】
雞肉去骨,骨頭、Leek和削皮蕪菁一起放進烤箱稍微烤過,拿出來後小火熬湯,湯滾後撈去浮沫,再將清理好的大白菜與菇類丟進湯中並川燙雞肉。最後關火、過篩融化味增。